本網訊(記者 于延琴 通訊員 陳瀟)7月24日至27日,由陜西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省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田野大講堂”學習實踐活動,在延安市黃龍縣白馬灘鎮“印象圪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展。
7月25日早上8:30,“田野大講堂”舉行開班儀式。
本次學習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請專家授課,也請創業者傳經。白馬灘鎮神玉村黨支部書記薛增文以《依山沿河經濟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為題進行了經驗分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曹飛,群眾新聞網總經理、陜西省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沙莎,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雙燕先后為學員進行了專題授課。
白馬灘鎮神玉村黨支部書記薛增文在田間地頭分享經驗。
活動期間,學員深入田間地頭,感受鄉村振興力量。先后前往白馬灘鎮堯頭村、神玉村、黃龍縣非遺館及電商服務中心等地,親身體驗打胡基、手搖蜂蜜等,感受黃龍深厚的文化底蘊,詳細了解黃龍縣近年來依托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情況。
學員現場體驗打胡基
作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的白馬灘鎮,近年來,結合本地實情,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搶抓政策機遇,推進“研學+旅游”積極相融,先后建成“印象圪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山水碾子灣露營基地等網紅打卡地。以“研學+”為主題的鄉村旅游,使其在全省本土研學基地中獨樹一幟。經濟發展成效亦日益凸顯,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成功入選2022世界旅游聯盟研學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經典案例。
參觀黃龍縣非遺館
本次活動,旨在一方面引導廣大新聞工作者樹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把握傳播規律,提升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切實增強“四力”。一方面鼓勵新聞工作者聚焦宣傳陜西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深挖基層典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新聞人的力量。
參加活動的學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把本次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動能,生產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
陜西省新聞界資深夜班編輯,中國新聞獎、陜西新聞獎、陜西省優秀新聞工作者、陜西新聞道德風尚獎獲獎代表,“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選手代表等40余人參加活動。